close

八週懸吊系統訓練對於高中棒球選手下肢平衡及腰部協調性的改善效果

The Effect of 8-week Sling Exercise Therapy Program to Balance of Lower Extremities and Lumbar Coordination for High School Baseball Players

 

黃佩安1,* 張曉昀1 張耘齊1 張詩詮2

Pei-An Huang1  Hsiao-Yun Chang1  Yun-Chi Chang1  See-Chuan Chang2

 

1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2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

 

背景與目的:棒球運動中,不論投擲或打擊動作中,都有單腳站立的動作時期,單腳站立的平衡能力將會影響投擲準度及打擊時身體重心的穩定性。另外,動作中有大量的軀幹的旋轉動作,藉由軀幹相對下肢的轉動協調性,能夠將下肢的動力,經由軀幹轉移至肩部及手腕,因此下肢的平衡能力及軀幹的協調性在棒球運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懸吊系統是一套提供不穩定運動訓練(instability training)的器材,其效果可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及穩定性,所以本研究之目的是運用懸吊系統進行八週的訓練計畫,以了解高中棒球選手在接受懸吊系統訓練前後腰部協調性及下肢平衡能力的改善情況。方法:實驗對象以中部某高中棒球隊的11位選手為受試對象(身高:176.83±5.78 cm,體重:74.87±9.95 kg,年齡:16.09±0.83 years),選手以泰洛比懸吊系統進行每週一次、共八週的訓練。訓練內容包括手肘撐地、十字懸吊、肱二頭肌訓練、飛鳥動作、肩部訓練、闊背肌訓練、伏地挺身、抬臀伸腿、大腿外展、屈腿、下蹲、及肩旋轉肌訓練。選手在訓練前後進行評估,評估的項目包含腰部向心及離心的協調性及開眼單腳站立的重心擺盪的情形。統計方式以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選手接受訓練前後之腰部協調性及下肢平衡能力的改善情況。結果:在訓練前後,腰部向心的協調性偏移量從0.85±0.11 mm下降至0.67±0.15 mm (p<.05),離心的協調性偏移量從0.82±0.14 mm下降至0.63±0.14 mm (p<.05);右腳站立的重心擺盪面積(138.62±55.3 mm2à139.47±35.62 mm2)及擺盪路徑長度(363.64±68.4 mm à 360.22±69.48 mm)無明顯改善(p>.05);左腳站立的重心擺盪面積(220.29±186.56 mm2à 206.97±131.82 mm2)及擺盪路徑長度(409.84±97.17 mm à 386.66±130.16 mm)有改善的情形,但未達顯著差異(p>.05)結論:每週一次,持續八週的懸吊系統訓練對於高中棒球選手腰部協調性的改善助益較大,但對於下肢的平衡能力可能因訓練的頻率及持續時間較少,而無明顯進步。臨床意義:不穩定性的懸吊系統訓練可改善運動員的腰部協調性,未來可針對背痛選手進行評估訓練的療效,並進一步評估改善腰部協調性後是否對於運動員的運動表現有所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rlab 的頭像
    smrlab

    Shirley's SportsMed Studio

    smr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